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残联要闻

莞铜携手传经验,特教同心促成长——东莞市残联走进沿河、松桃特殊教育学校

发布日期:2025-11-10 15:11 来源:市残联教育就业部 访问量:1
字体:【 打印

市残联于10月初派出4位特殊教育教师先后赴沿河县特殊教育学校、松桃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特殊教育支教交流活动。

在沿河县特殊教育学校交流活动期间,4位特教教师了解学校整体的建设情况后,与特校共同制定支教计划,现场观摩教学课堂,聆听了沿河特校张智星老师的生活语文课“大扫除”和陈财老师的生活适应课“认识五官”。

随后,由沿河特校沈朝康老师和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的何启强老师采取“同课异构”方式,同上一节一年级生活语文课“教室”,并在课后组织两地教师开展评课交流,围绕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核心问题,共同探讨教学优化路径。

为了提升特殊学生送教的效果,4位教师还与沿河特校负责送教的老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居家康复学习情况,由东莞市康复医院的吴煜坚医生现场为家长提供居家康复建议与指导。

此外,2所特校还开展了残疾人康复知识经验交流,由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叶宇星老师作《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专题讲座,东莞市特殊幼儿中心的张丽薇老师作《不良行为预防及替代》专题培训,让参加活动的老师们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学生的教育需求,给老师们带去了新的思考方向。

在松桃县特殊教育学校交流活动期间,4位教师了解到学校的建设情况后,与松桃特校教师先后观摩了松桃特校邹治科老师的七年级运动与保健课“森林探险队体能闯关”、宋洁老师的二年级唱游与律动课“追泡泡”。

在同课异构环节,松桃特校敖珍老师和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何启强老师同上一节二年级生活数学课“认识9”。

课后,东莞与松桃两地教师围坐一堂开展评课交流,聚焦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细致剖析课堂互动、教具使用以及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支持等问题,共同探讨教学优化策略。通过观点碰撞与经验共享,两地教师提炼出适用于特殊教育课堂的实用策略,真正实现了“送教”与“互学”的双向赋能。在经验交流环节,张丽薇老师、叶宇星老师分别就《不良行为预防及替代》、《走进孤独症儿童》作专题分享,结合特殊教育一线的真实案例,细致解析特殊学生常见问题行为的触发原因、识别方法,以及可落地的干预策略与替代方案,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现场交流氛围热烈而浓厚,实现了经验的高效传递与思想的深度碰撞。

下来,莞铜两地将以此次特教交流为起点,继续加强两地的特殊教育交流,共同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康复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